建立統一的業務數據協同機制
建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數據中心,構建河南省高速公路“1+1+N”養護信息化體系,匯集了河南省8009公里高速公路的資產設施、檢測評定、交通流量、養護歷史、實景影像等數據資料。在此基礎上圍繞養護管理使用開展功能模塊動態擴展。并結合各項養護業務協同工作建立了更新機制,保障了數據質量,實現數據信息動態拓展、互聯互通、開放共享。業務數據協同共享的工作模式,減少了養護管理重復工作,提高了數據質量,減輕了基層單位的工作。
實現了多源檢測評定數據統一管理,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統和全景影像,快速查詢、掌握河南省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技術狀況,在養護科學決策方面,綜合結構信息、檢測病害、養護歷史、交通量等數據,快速制定養護決策方案,決策涵蓋養護需求分析、養護費用估算、養護建議等相關內容,有效提升養護決策的科學化、智能化、精細化水平,確保及時開展養護處治,確保司乘人員體驗和運營安全。
建立涵蓋重點橋隧和高邊坡的綜合監測工作體系
堅持以防為主、防抗救相結合,在吸納了高速公路自然災害承災體普查工作成果基礎上,融合了災毀信息、高風險點評估,涵蓋高風險點評估、重點橋隧和高邊坡監測等內容,實現結構物承災能力動態評估以及預警信息的聯動發布。為日常養護管理和應急調度提供有力支撐。
開展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評價
針對路況指標、路容路貌、交安設施、綠化情況等重點監管內容,搭建基于現場實景影像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評價體系,借助專家打分系統完成在線客觀考評,進一步提升全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。
信息化和可視化手段保障日常管養效果
以省級平臺為基礎,圍繞路段公司日常養護管理工作,圍繞精細化管理、數字化考核進行信息化管理。針對高速公路保潔作業實時監管難、量化考核難、防塵治理不達標等問題,借助智能穿戴設備、高精度定位、智能感知等外場設備,實時掌控保潔人員及車輛位置和分布情況,和管養效果。智能判定有效作業和轉場作業信息,自動形成計量日報、月度等考核評價報表,實現高速公路保潔作業的全過程監督、數字化考核,自2021年7月1日系統正式投入使用,保潔完成率由最初的70%提升至90%以上,維修保養巡查效能提升80%。
針對日常小修保養時效與工程計量問題,借助手機APP形成病害發現、計劃生成、任務派單、養護實施、督辦處置、業主驗收的業務閉環,智能統計養護時效與小修質量等考核指標,實現道路狀況上報和養護業務的動態督查督辦。目前已經啟動基于AI智能識別的輕量化檢測設備研發測試工作,目前可自動識別20種道路病害,識別準確率達到90%,預計2023年10月底投入應用,將進一步提升路段運營管理單位工作效能。